【资料图】
日前,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到2026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村医,同时解决乡镇卫生院本科学历人员缺乏问题。《实施方案》从培养类型、中医师承定向培养、待遇保障等方面,明确我省未来几年培养大学生村医的方向,也划定各主体单位责任。这些举措是提升村站医疗服务水平、筑牢三级医疗卫生网的切实之举,值得点赞!
乡村医疗关乎百姓健康,也关乎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一直以来,乡村医疗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让村民在家门口能看上病、看好病,离不开优秀的乡村医生。面对农村医疗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应聚焦培养高质量大学生村医,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完善激励引导措施,消除大学生村医后顾之忧,稳定基层医疗队伍。
但是,要做好乡村卫生医疗,仅靠政策要求远远不够,让大学生安心在乡村工作,还要为大学生村医多做“暖心事”。
提高大学生村医待遇。《实施方案》已出台一些措施保障大学生村医工作待遇,但乡村工作生活条件不便、环境艰苦,大学生村医除了承担诊疗工作,还要承担公共卫生、慢性病防控等工作,工作量较大。完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留住人。各地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医待遇,也可以按照学历、执业资格、职称等因素在单位内部分配中对大学生村医予以倾斜,提高岗位吸引力。
提升大学生村医水平。在培养模式方面,结合村医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培养院校科学合理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度、考核方式和毕业要求等,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灵活掌握培养方式,严把教学质量关,既提升学历,又提升工作能力。医学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处理各种疑难杂症、为患者服务。引导大学生村医努力提升医学技能。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和实践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关注大学生村医职业发展。许多大学生村医满怀工作激情步入工作岗位,但时间一长,难免产生厌烦枯燥等情绪。如果职位晋升、技术提升缺少有效途径,就会严重伤害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逐渐离开乡村。政策上倾斜,建立符合大学生村医的晋升之路,让他们从这份工作中感受到应有的价值。
精神关怀同样不可少。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刚刚步入乡村工作的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困难比在城市工作的同龄人要大。多关注大学生村医的心理健康,提供配套措施缓解他们的职业和生活压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村医精气神,让其扎根乡村安心工作。
(罗晓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