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去偏远山区,找 " 最穷 " 的村民,拍 " 最破 " 的房子,讲 " 最惨 " 的故事 …… 这些视频中的凄惨场面,却不乏虚假的表演,很可能是网红团队精心导演的悲情戏码,卖惨只是情节,带货才是目的。如今这类卖惨主播要 " 凉凉 " 了。针对有账号试图以 " 助农 "" 助困 "" 助残 "" 助老 " 为由编造不实场景、实施虚假公益等行为,近日,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了关于抖音公益内容治理的最新规范:账号发起慈善募捐需严格认证,公益类账号不得进行变现。这类假公益主播实在可恨,用 " 假眼泪 " 骗走 " 真善心 "。今年央视 "315" 晚会以及 4 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就曝光了主播卖惨乱象,比如有网络视频团队教四川凉山女孩演戏卖惨,为了让女孩流泪,他们给孩子滴眼药水,甚至掐孩子,给女孩的 " 善款 " 也在拍完视频后就收回。
诸如此类的 " 假公益 " 流水线不只存在于大凉山。到了橘子石榴等农产品上市的季节,不少地方又会冒出所谓 " 天灾 "," 果农滞销,老汉泪洒黄土地 " 这类视频不乏其多;还有 " 贫困生深夜直播存学费 " " 姐弟俩被抛弃靠捡垃圾讨生活 ",甚至是小动物也成了道具," 街头的流浪猫狗受冻挨饿等你救济 "…… 这类高举公益慈善大旗,打造悲惨人设的带货账号不胜枚举。
这些主播行假公益,做真生意。编造故事、贩卖苦难、吸粉敛财," 悲情骗局 " 是这些视频团队的致富密码:当卖惨主播账号积累到一定粉丝后,他们就开始收割流量变现,比如转卖账号、直播带货。
虚假的卖惨营销对消费者、公益事业和诚信体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卖惨营销涉嫌诈骗行为,发布信息虚假,产品也往往货不对板、质量堪忧,对消费者造成了直接的利益损害。更为恶劣的是卖惨营销会带来信任危机," 狼来了 " 效应会导致人们对公益活动和诚信体系的信任度下降,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戕害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由此可见,这类假公益主播饭碗当砸。此前,监管部门和平台也曾多次出手,打击虚假 " 公益 " 行为,但是在利益驱动下,依然有人不断加入这个行列。
斩草必须除根,让这类主播彻底 " 凉凉 ",就是要砸了他们不当得利的饭碗。此前,中央网信办曾明确强调 " 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各类账号监管,对违法违规、违背公序良俗骗取网民捐赠、用户打赏的自媒体,要堵住其问题流量和牟利途径。" 运用 " 经济手段 " 就是让假公益主播无利可图,从源头上铲除滋生乱象的土壤。各平台也在交出自己的答卷,比如这次抖音新规明确要求," 公益类账号,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销售等营利性行为 ",这些规则都是在说明一点:公益不是私利的工具。
此外,治理假公益,单个平台能力有限,需要多方联动。除了平台方加强监管外,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公益组织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打击虚假信息和违规行为的机制。
有堵还要有疏,互联网慈善是技术发展后社会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领域。互联网公益,最主要的是互信的问题。发挥 " 良币效应 ",给值得信任的公益组织更多扶持,让互联网赋予公益更多可能性和更广泛的参与度,让公益事业回归本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