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映的《灌篮高手》堪称档期内现象级电影。尽管是一部动画片,但上映前预售就超过1亿,上映首日票房高达1.16亿,排片占比54.3%,当日总票房占比超过86%,用“一家独大”来形容这部电影都有点不太够。
而到了4月21日,排片占比再次提升到55.3%,截至发稿,工作日上午还没过完票房就接近5000万了,占比9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样的势头下去,如果《灌篮高手》不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粉丝电影”,票房难以估量。不过正因为是粉丝电影,所以专业票房软件给出的票房预测并不算太高,从最开始的6亿多,提升到了目前的9.10亿,已经远超今年好莱坞进口大片和国产片的票房表现。
《灌篮高手》有这样的成绩并不意外。
一方面,电影吃透了情怀红利。当年《灌篮高手》不但是日本观众最热爱的运动漫画,在国内同样受众很广,七零后、八零后的“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小学和中学就开始看《灌篮高手》。这部漫画家井上雄彦以高中篮球为题材的少年漫画,1990年连载之后,单行本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中国大陆由长春出版社发行,因此得到了迅速的普及推广。
再加上1993年开播的共101集的动画片,让《灌篮高手》以及樱木花道、流川枫等角色形象深入人心,从动画片开播至今,已经过去近30年,这样的情怀和观众追忆往昔的好机会,太难得、也影响力太大了,难怪预售票房就会破亿。
另一方面,尽管这次上映的《灌篮高手》并非这个IP的第一部剧场版,之前已经出过四部剧场版,但确实是第一部登陆国内大银幕的剧场版,而且片方也在着力宣传是“最后一部”,对于观众来说有十足的新鲜感,怎能不蜂拥买票?
然而,和《灌篮高手》票房爆了相反的,是口碑有崩盘的趋势。电影前期正式上映前豆瓣就已经开分,而且评分高达9.2,从评论来看,大部分观众给的都是“情怀分”,观影过程中的回忆和感动非常重要,相比而言,影片品质、细节、剧情的铺排反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但随着看过的人越来越多、打分的观众越来越多,电影的缺点逐步显现出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理性网友开始打低分、指出电影的缺点。正因如此,《灌篮高手》的豆瓣评分从开分的9.2,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回调至9.1,目前看来还有回调的空间。
从观众评论来看,《灌篮高手》的槽点从画质、人物、剧情均有涉及。有观众吐槽“这游戏画质,和没内涵的流水账式剧情。何德何能对得起这期待。”这条评价得到了269个“有用”,说明不少观众认可他的吐槽。同时吐槽画风的还有网友表示“太塑料磨皮了,把井上雄彦厉害的排线全都省了,球员就像业余时间都在做医美一样,难怪宫崎骏要坚持手绘风。”
还有观众写了大段文字吐槽人物和剧情,建议电影改名为“我是天降男主宫城”,认为原创剧情不是补足而是毁角色,除了吐槽剧情bug外,最后还愤怒的表示电影是在“故意恶心人。”
除了普通观众外,影评人们也有不少提出了批评意见,比如影评人“神奇·花葛格”用超过千字的长文批判了《灌篮高手》,认为电影明显是井上雄彦和出品方东映妥协的产物,东映想要挣钱,用宫城的个人番外篇套上了山王战的壳来吸引票房。电影每一个部分都显得很零碎。
此外,他还从专业角度吐槽了《灌篮高手》,认为电影的3D渲染2D,相对于纯粹的二维手绘以及《蜘蛛侠:平行宇宙》那种程度的3D渲染2D成本会低很多。而节省成本的代价就是牺牲画面表现力,比如人物动作僵硬,并且只有人物做了二维渲染,篮筐、观众席包括手上的篮球都没有进行渲染,并且有些地方的运动规律也是有问题的,这在动画电影里是非常大的技术硬伤。因此,最后他给出了电影是用套壳来“圈钱”的结论。
一部电影靠卖情怀确实能收获一批拥趸、挣到一些票房,但情怀不能当饭吃,更不能让电影走得太远,马上五一档就会有一批新片上映,你们觉得最终《灌篮高手》能卖到多少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