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家访是维系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的重要桥梁。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传统意义的家访虽然在家校共育上作用不小,但其形式较为单一,很多时候受时空等因素的束缚,容易错过最佳教育时机。因此,可以构建更加立体化的家访模式,用心用情深入推进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线上家访与线下家访相结合。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借助微信、电话、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和手段,及时便捷地与家长沟通。线上家访虽然时长相对较短,但可以常态化开展,有利于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感。特别是教师和家长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线上家访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全面关注与重点帮扶相结合。学校应立足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借助“万师访万家”等主题活动,以班级作业组为基本单位,由班主任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人员分工,尽可能做到所有任课教师参与家访,走进每一个家庭、走近每一个孩子。对于特殊群体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留守子女等)和行为偏差生(学困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等),则要进行重点帮扶,加大家访的频次。通过电话家访、入户家访与邀请家长来家长接待室相结合,准确掌握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以实现精准帮扶。
日常家访与假期家访相结合。学校要积极创新家访形式,力求家访活动的日常化。在校期间,可采取电话家访、微信家访或者邀请家长到家长接待室等形式。学生的成长没有假期,很多学生在学校表现出来的问题,可能是在假期中出现的。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寒暑假开展家访活动,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与假期家庭教育无缝衔接,促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
上门家访与入校沟通相结合。上门家访是比较有效的家访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家长工作和生活比较忙碌或者家庭情况特殊,对教师上门家访有所顾虑。因此,建立家长接待室很有必要,可以搭建家校沟通的又一座桥梁,使之成为传统家访的有益补充。家长接送孩子之余或方便之时,都可以与教师预约,使家校沟通形式更灵活。
单独沟通与集中交流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家访也要灵活把握形式和方法。有的学生心理较为敏感,为保护学生的隐私及自尊心,教师最好采用单独沟通的形式。与之相对应,教师也可以将同在一个小区或相邻小区的家长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碰撞出家庭教育智慧的火花,提高家访效率。
问题导向与指导建设相结合。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明确家访目标。问题导向侧重解决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如学习态度、人际交往、心理状态、青春期发展等问题。教师谈话要问题清晰、目标明确、讲究谈话的艺术。既要指出学生的问题,让家长和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持良好的谈话氛围。指导建设则侧重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引导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方法。例如,根据不同家长的需求,通过微信或班级群,有针对性地定期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等。
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家访活动是家校协同育人路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和教师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勇于实践,努力开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实验学校教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