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开展中高职衔接、专科人才培养试点、五年一贯制和中本、高本贯通培养项目;推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职业)本科-专业硕士”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综合高中班办学,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今天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列出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共涉及八大方面26项内容。小编从中梳理了一些重点内容,一起来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研究中职起点
“3+4”贯通培养试点方案
统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项目。开展中高职衔接所有已立项专业项目质量监测和2023年新增项目评审论证,完善中职学校专科人才培养试点方案和培养模式,研究中职起点“3+4”贯通培养试点方案,统筹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专科人才培养试点和中本、高本贯通培养等项目。
02
推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
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
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布局。协同推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工作,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工作。
推动扩大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比例,研究高水平大学以自主招生形式招收优秀高职毕业生。
瞄准首都现代产业需求,探索职业院校牵头、部属院校支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中职-高职-应用型(职业)本科-专业硕士”系统培养路径,探索高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03
推动职普资源共享、连通互认
深化综合高中班办学
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协同完善义务教育后职普两种类型之间的转换通道和融通机制,推动职普资源共享、连通互认。
深化综合高中班办学;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协同推进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和劳动教育。
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提供多元选择机会。
2023年北京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重点任务清单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3年北京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北京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市十三次党代会重要部署,落实落细新“京十条”,全面实施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深层次改革,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
一、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过程、各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2.系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推动职校书记、校长带头开展调研宣讲,组建师生代表宣讲团,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开展书记校长讲党课、职教生心中的二十大、职教学生读党报活动、同备一堂思政课、同上一堂思政课、文明风采、校风学风建设等活动,激励职教学生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3.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加强中职学校思政新课标培训,注重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深入推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德育思政研究和工作队伍建设,做好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和示范案例推广。
重点项目1
名称:北京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
目标效果:
深入推进北京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增强职业院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思政课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的一体化建设,完善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为全国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北京智慧和北京方案。
任务举措:
成立北京市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北京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汇集多方力量,完善一体化建设与工作机制,集中破解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一体化理论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探索,丰富一体化集体备课形式,加强一体化教师培训,举办形式多样的说课比赛和示范教学,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二、优化首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统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项目。开展中高职衔接所有已立项专业项目质量监测和2023年新增项目评审论证,完善中职学校专科人才培养试点方案和培养模式,研究中职起点“3+4”贯通培养试点方案,统筹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专科人才培养试点和中本、高本贯通培养等项目。
5.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布局。协同推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工作,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工作。推动扩大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比例,研究高水平大学以自主招生形式招收优秀高职毕业生。瞄准首都现代产业需求,探索职业院校牵头、部属院校支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中职-高职-应用型(职业)本科-专业硕士”系统培养路径,探索高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6.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协同完善义务教育后职普两种类型之间的转换通道和融通机制,推动职普资源共享、连通互认。深化综合高中班办学;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协同推进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和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提供多元选择机会。
三、深化产城科教融合、建设人才培养高地
7.加快核心专业集群升级和布局优化。以三批129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紧密对接北京高精尖产业、超大城市运行、高品质民生和文化传承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完善专业设置论证和动态调整系统;推动专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发挥中高职衔接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支持新城职业学校深化与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合作、共建艺术特色专业;加大对通州生源招生、环球影城人才储备班等项目的保障力度。
8.推进双高特高等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开展年度绩效评价;组织北京12所“特高”学校和第一批48个特高骨干专业、40个特高实训基地(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终期验收;组织第三批特高骨干专业、特高实训基地中期阶段性评估。开展承接国家提质培优任务调研监测,组织年度综合绩效评价,推动承接项目任务建设总结和特色成果凝练,为国家终期验收做好准备。
重点项目2
名称:特高项目阶段性评估验收任务
目标效果:
依据《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工程师学院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通过对不同批次的特色高水平院校、专业和实训基地项目开展验收和中期阶段性评价,促进项目建设单位全面总结、系统梳理,总结凝练项目建设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的特色成果和典型案例;推进项目动态管理,实施准入与退出机制;发挥特高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北京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
任务举措:
市教委牵头协同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研究形成验收方案,对通过中期阶段性评估的12所特高院校、46个特高专业和40个特高实训基地项目开展验收工作,指导项目建设单位严格自评、填报建设绩效数据材料、宣传展示建设成果;组织市级评审和实地考察复核;公布验收结果,推动特高项目建设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年内,同时开展第三批29个特高骨干专业、28个特高实训基地中期阶段性评估,以评促建,深入推进第三批专业和实训基地特高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建设实效。
9.统筹推进产教融合项目和改革举措。精准对接首都现代产业需求,扩大工程师学院和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集成优势,强化信息、技术和产品服务;推进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实施“未来工匠班”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高职校长书记走访企业;探索特色学徒制,推进见习职工、入学即入职试点和社保缴纳负担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协同培育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1+X证书项目;支持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开放大学、社区学院、行业企业协同联动,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10.推进科教和产城教融汇。聚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眼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对接两区建设、三城一区等建设需求,搭建区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园区提高生产实践资源整合能力,打造央地合作、部市共建、校城融合、研产结合、国际合作的开放办学新格局。
重点项目3
名称:产城教融合联合体计划
目标效果: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本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在职业学校关键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普融通、制度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改革突破,打造若干“区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形成职普深度融通、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生态。
任务举措:
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集成电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建设区域产教联合体,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订单制培养和学徒制培养,进一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才通道,探索构建“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面向职业本科、高职专科分层次开发一批核心课程,培育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团队,进一步增强职业学校的核心办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提升教学及管理能力、坚持人才强教
11.推动教师深耕教学科研实践促能级提升。聚焦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双师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推进教师综合素质、实践攻关和发展能力培训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提升教师队伍双师素质;落实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层次培育高水平教师队伍,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打造教学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深化教学能力比赛交流切磋机制,锤炼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高水平专业教学队伍。
12.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项目。开展国家教学成果奖成果推广应用,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和培育一批加快实现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举措,提升战略支撑能力,组织教学改革项目遴选,为培育下一届成果奖周期内的特色教学成果奠定基础。
13.持续提升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能力。发挥教学管理通则的规范指引作用,实施“补短板促创新”分类提升计划,在“五说”基础上,对学校分类指导,结合三教三融新要求探索创新机制,结合存在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实施提升举措;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坚持实习管理系统情况报告和问题线索征集,指导学校强化信息台账,执行日报零报告和双周报、月报等情况报告制度。
重点项目4
名称:“补短板促创新”分类提升计划
目标效果:
持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在“五说”行动基础上,通过实施“促创新、补短板分类提升计划”,进一步发挥《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规范与指引作用,全面推进各学校总结特色、查找问题,引导职业院校持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按照“优秀院校促创新、薄弱院校补短板”分类提升的方式,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重点面向国家战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任务举措:
持续推动《通则》落细落实,组织专家对教学管理通则开展微修订。一方面“补短板”,督促学校“找准问题、专项提升”,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通则》专题培训,针对短板组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升针对性培训和研讨,强化对《通则》的理解和落实,制定教学管理创新提升计划,形成落地举措报告;另一方面,“促创新”,引导学校“树标杆校、拓创新路”,“五说”行动获得二等奖以上院校,着力组织开展教学管理创新活动,在实施“三教”协同创新、“三融”系统改革、教育数字化落实二十大举措方面制定特色创新计划,探索创新机制与举措。
14.落地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制度。发挥职业学校技能培训功能和师资优势,支持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协同行业及合作企业拓展技术技能培训,协同研究教师培训工作量考核和绩效工资总量调整的激励细则,推动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方式所得收入扣除必要成本外的净收入按最高70%比例提取作为绩效工资来源、调整绩效工资总量的激励措施落细。
五、拓展首都职教国际交流合作
15.打造首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职业教育高端论坛,建设首都职业教育“中欧专列”,交流输出首都职业教育标准;完善“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工作机制,打造“丝路工匠”国际技能比赛赛事品牌,探索高水平职业学校与国外知名职业学校或应用型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成立国际课程培训与认证中心。
重点项目5
名称:“丝路工匠”国际交流品牌建设工程
目标效果:
紧密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将“引领国际标准制定”与服务“一带一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校的资源禀赋优势,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构建国际学生培养培训课程体系,着力打造“丝路工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以学促产、产学结合,实现了“课程标准引领+行业标准引领”的国际标准双引领,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两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任务举措:
完善“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的工作机制,修订完善联盟章程,规范联盟工作制度,扩充联盟成员单位。研发“技能培训+语言学习+文化交流”为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组织举办第三届“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技能比赛,并依托国际技能大赛将模块化课程标准以赛项方式向“一带一路”输出,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京留学或来京培训,进一步扩大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16.提升北京职教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继续支持北京职业院校赴海外办学项目,鼓励职业院校申报“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发挥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创新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职业院校留学生的招收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职业素养,服务500强和头部企业走出去,实现更高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
六、推进首都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
17.强化教材和教学资源环境建设。完善教材选用制度和教学用书目录。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完善全市职教教材管理系统,开展第二批市级在线精品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遴选立项,组织18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库项目质量监测。
18.加强北京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构建“职教大脑”为核心的市级职教智慧教育平台“1+2+N”体系,研究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与人才培养动态匹配机制,推动专业与课程服务、虚拟仿真实训、教师能力提升、教材资源等中心板块全面上线。
重点项目6
名称:北京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工程
目标效果:
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强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共享与应用,建设国家、市、校三级纵向贯通联动的北京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系统,推动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心、虚拟仿真实习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教材资源中心的资源,建立专业与课程资源完善的监测机制,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
任务举措:
加快北京职教大脑和北京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数字底座,促进部门、数据、服务、空间多维互联融通融汇,实现师生随时、随地、随身学习办公。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开展新一批市级在线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多元化、多样化、智慧化,提高教育管理及评价效能。
七、统筹推进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
19.加快数字化赋能终身教育进程。全面实施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和资源建设,丰富“市民云学堂”课程汇聚,扩大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学习资源供给,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重点项目7
名称:“市民云学堂”终身教育工程
目标效果:
联合全市各职业院校、社区学院和其他教育机构共同打造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综合服务平台。汇聚优质课程资源,组织高水平专家队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提供菜单式课程供给,打造市民身边、手边的智慧移动学习平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首都民生福祉,推动首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任务举措:
紧贴百姓学习需求,以健康生活、传统文化、普法宣传、职业体验等内容为核心,开设“悦纳生活、传统文化、艺术素养、健康养生、智慧助老、幸福家庭、职业技能、乐享山水”等课程模块,打造模块化课程超市。同时把“市民云学堂”项目作为本市学分银行制度的载体,为市民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存储学习成果,探索学分的积累、认定和转化制度。
20.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启动示范性田间学校建设,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为依托,推进科技兴农、人才建农、精准助农;继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项目和乡村治理人才培养项目,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21.发挥终身学习特色品牌服务功能。以市民学习基地和职工教育基地为依托,推进终身学习能级提升;评选市级老年学习示范校(点),推进“智慧助老”公益行动;选树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建设“能者为师”实践创新课程,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22.构建社区教育管理服务支撑体系。以学分银行建设为抓手,完善在线学习系统,打造新时代终身学习教育阵地;以促学习、提素养赋能基层社区治理,开展学习型城市示范区认定和学习型组织评选,支撑超大城市运行中的社区管理和服务。
八、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和宣传工作
23.充分发挥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加强市级层面各有关部门统筹协调、系统联动,逐条制定实施细则、逐项落实责任部门,推动新“京十条”各项创新举措落实落细落地,精细化推进“北京方案”的“北京实践”。
24.开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督察。组建专项督察组,深入各区、各职业学校,督促各区把职业教育摆在改革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督促职业学校举办单位加大保障力度,深入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
25.办好职业教育宣传月。深入宣传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展示北京职业教育改革成果,开展劳模工匠、大赛冠军、创业典型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集中讲述学生成长成才、良师育人、创新创业等职教好故事,积极宣传职业院校师生风貌,树立职业教育的良好形象,营造崇技尚能、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
重点项目8
名称:首都职业教育办学成果集中展示行动
目标效果: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推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聚焦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发展中的新成效、新亮点、新改革、新政策、新举措,通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的宣传展示,切实营造学生选择职教、家长信赖职教、企业需要职教、社会认可职教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推进北京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任务举措:
创新开展北京市职业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通过开展启动仪式、技能大赛、成果展示、新闻报道、高端论坛、职业体验、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市级重点活动引领,引导各区各职业院校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开展特色宣传展示活动,在五一劳动节前后,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精彩、校校有特色、全市有重点的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
来源 北京考试报
编辑 曾佳佳
流程编辑 严圣淼
标签: